研究队伍

师资介绍

王浩伟

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材料学院特种材料研究所

电话:86-21-34202540

邮箱:hwwang@sjtu.edu.cn

主页:

个人简介

1989年-1992年  西北工业大学 铸造专业 工学博士
1992年-1994年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系 博士后
1994年-1999年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系 副教授
1996年-1997年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客座研究员
                       马普金属研究所博士后
1999年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8年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种材料研究所所长、金属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 材料科学、金属基复合材料
研究方向二 材料加工与成形
研究情况
王浩伟教授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成形技术研究,创建了上海交通大学特种材料研究所和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主要面向材料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五十余项,发表论文二百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七十余项。当前,团队隶属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开展以下六个研究方向:
1、 复杂构件液相成型:开展铝基复合材料液相成形机理研究,基于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成分-组织-性能”调控,实现大型复杂构件的特种铸造成形和熔丝增/减材一体化成形;
2、 大型构件与组织调控:基于多场耦合跨尺度微观组织与性能调控形成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大铸锭制备技术,开展型材的强韧化机制、疲劳断裂、塑性成形和表面强化机理研究,为我国重要型号装备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3、 尖端材料与微结构:采用先进表征技术探究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机制,发展先进复合材料的成分与组织结构设计理论及制备方法,实现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塑性设计与性能耦合;
4、 耐热铝基材料与表面改性:采用“陶瓷化/合金化”耦合高温强化思路,开展耐热铝基复合材料的材料体系/熔体处理/成形工艺/表面处理技术的全流程研究,实现轻质耐热铝基复合材料研发与应用的一体化发展;
5、 增材制造材料与构件:采用原位自生纳米颗粒实现“材料-增强增韧/工艺-增吸收”的材料设计新思路开发增材制造用新材料,建立新型结构设计方法和工艺优化策略,实现大型构件的高精度定制化制造;
6、 中子应用科学:开展中子衍射工程应力谱仪和中子小角散射谱仪的设计和建造,利用中子散射技术等原位表征方法,明确核材料微观结构及三维内应力场的演化规律,助力中子屏蔽铝基复合材料开发。

团队拥有Tescan 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超高分辨双束扫描电镜(配置 EBSD 分析系统、原位力学测试系统、Alemnis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Zeiss 光学显微图像分析仪、德国 Zwick 常温及高温拉伸机、丹麦EZ-mat显微硬度计、德国 Nabertherm 热处理炉等一流的科研硬件条件。此外,团队与法国里尔一大、上海光源、中物院等单位具有长期合作关系,可使用球差矫正透射电镜、同步辐射、中子衍射(散射)等最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工作。同时,团队正在筹建一期投资为16个亿的国家科学中心,将购置从成分检测,微观组织表征,宏观组织分析,力学性能和声光电热性能测试的全套高性能设备,为新型铝基复合材料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全方位支撑。

获奖情况

奖励:
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7年(排1)
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4年(排1)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3年,
上海市育才奖,2007年
宝钢优秀教师奖,2011年
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995年

荣誉: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
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
上海市领军人才,2011年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9年
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7年
 “心动安徽最美人物” 2017年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0年

代表性论文

编著教材:
1.《材料加工原理》 王浩伟,顾剑锋,董湘怀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05
2.《环境控制工程材料》王浩伟,张亦杰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01

代表性论文:
1.The solution treatment of in-situ sub-micron TiB2/2024 Al composite, Jiwei Geng, Tianran Hong, Yu Ma, Mingliang Wang, , Dong Chen, , Naiheng Ma, Haowei Wang, Materials & Design, 2016, 98: 186-193.

2.Quantitative study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an in.situ grown Al–TiB2 composite by synchrotron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Y. Tang#, Z. Chen*,A. Borbély, G. Ji, S.Y. Zhong, D. Schryvers, V. Ji, H.W. Wang,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2015, 102: 131-136

3.Effects of TiB2 particles on aging behavior of in.situ TiB2/Al–Cu–Mg composites, Tianran Hong#, Xianfeng Li*, Haowei Wang, Dong Chen, Kui Wa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5, 624: 110-117

4.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situ TiB2/A356 composites, Mingliang Wang#*, Dong Chen, Zhe Chen, Yi Wu, Feifei Wang, Naiheng Ma, Haowei Wang,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14, 590: 246-254

5.Effective elastic moduli of Al-Si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in situ TiB2 particles  Scripta Materialia Yi Hongzhan, Ma Naiheng, Zhang,Yijie Li Xianfeng, Wang Haowei  2006, 54(6): 1093-1097

著作及专利

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七十余项

所授课程

《材料加工原理》、《材料的乐趣》、《环境材料》、《专业英语》、《表面处理》